10月10日,福建省市場
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37期
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本期公告的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7大類食品1892批次,合格1876批次,不合格16批次。
炒貨食品及堅
果制品不合格5批次,
糕點不合格2批次,
肉制品不合格1批次,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3批次,水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糖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
調味品不合格1批次,
飲料不合格2批次。
5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涉及4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和1批次飲料,分別為標稱晉江市東陽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5月28日生產的豐源瓜子,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泉州惠安縣惠樂嘉超市;標稱山東涵坤飛翔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4月26日生產的麻辣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建永輝超市有限公司泉州豐澤城東店;標稱安徽省蚌埠市清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5月17日生產的手打瓜子(烘炒類),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州興多惠超市有限公司;標稱成都福海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12月1日生產的鹵味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大腸菌群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建好多多商貿集團有限公司橋西購物廣場;標稱莒南和信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7月13日生產的乳酸菌飲料草莓味,蛋白質不合格,銷售單位為廈門潤良商業有限公司。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葵花籽中過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為0.80g/100g,熟制其他堅果與籽類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為0.50g/100g。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也可能是原料儲存不當,導致脂肪過度氧化,使得終產品過氧化值超標。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
蛋白質是生物體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能夠調節體內的新陳代謝,給機體提供必需氨基酸。《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中規定,乳酸菌飲料中蛋白質含量應不低于0.7g/100g。蛋白質含量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未按照配方標準投料生產,或生產工藝設計不合理導致有效成分流失等。
6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6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涉及糕點、水果制品、糖果制品、調味品、飲料。分別為標稱漳州市艾德堡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7月4日生產的巖燒乳酪吐司,菌落總數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福州福新路分店;標稱龍海市正旺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7月4日生產的手工純蛋糕,菌落總數不合格,銷售單位為古田縣新秀天添超市;標稱大川(福建)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4月17日生產的芒果干,菌落總數不合格,銷售單位為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福州福新路分店;標稱晉江農家親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5月26日生產的摩咔金布丁(菠蘿味布丁),菌落總數不合格,銷售單位為寧德市東方康寧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標稱廈門來香園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6月20日生產的鮮雞精調味料,菌落總數不合格,銷售單位為廈門市湖里區張晨靜食雜店;標稱泉州市豐澤區北峰涌泉天然水開發中心2020年8月4日生產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大腸菌群不合格、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面包》(GB 7099-2015)中規定,糕點中菌落總數,一個樣品的5次檢測結果均不超過105CFU/g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104CFU/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蜜餞》(GB 14884-2016)中規定,蜜餞同一批次樣品的5個獨立包裝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4CFU/g且至少3個獨立包裝檢測結果不超過103CFU/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果凍》(GB 19299-2015)中規定,含乳型果凍一個樣品中菌落總數的5次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4CFU/g,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103CFU/g。《雞精調味料》(SB/T 10371-2003)中規定,雞精調味料中菌落總數應不超過104CFU/g。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大腸菌群是指示食品污染狀況常用的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同批次5個獨立包裝產品中大腸菌群的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2CFU/g,且至少3個獨立包裝產品的檢測結果不超過10CFU/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中規定,大腸菌群在飲用天然礦泉水中不得檢出。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所用原料、包裝受到污染;也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環境衛生條件不當。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中規定,銅綠假單胞菌在飲用天然礦泉水不得檢出。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礦泉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涉及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食用農產品。分別為屏南華寧購物廣場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甘草瓜子(干貨)(生產日期為2020年7月22日),武平百姓樂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小黃姜(購進日期為2020年8月23日),鉛(以Pb計)不合格。
鉛是一種能夠在生物體內蓄積且排除緩慢的重金屬污染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堅果及籽類(咖啡豆除外)中鉛的最大限量值為0.2 mg/k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新鮮蔬菜(蕓薹類蔬菜、葉菜蔬菜、豆類蔬菜、薯類除外)中鉛的最大限量值為0.1 mg/kg。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鉛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在生產時未對原料進行嚴格驗收或為降低產品成本而采用劣質原料;也可能是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工設備、容器、包裝材料中的鉛遷移帶入食品。新鮮蔬菜中鉛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蔬菜種植過程中對環境中鉛元素的富集。鉛可以在人體內積累,長期攝入鉛超標食品,會嚴重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
2批次食品檢出農藥殘留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農藥殘留問題,均為食用農產品,分別為廈門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廈大分店銷售的上海青(購進日期為2020年8月26日),毒死蜱不合格;清流縣佳嘉惠超市銷售的韭菜(購進日期為2020年8月28日),腐霉利不合格。
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有機磷酸酯殺蟲劑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毒死蜱在普通白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1mg/kg。毒死蜱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農藥。食用毒死蜱超標的食品,可能引起頭昏、頭痛、無力、嘔吐等癥狀。
腐霉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主要用于果樹、蔬菜作物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的防治。《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韭菜中腐霉利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腐霉利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經口毒性低。長期食用腐霉利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除上述不合格產品外,還有肉制品不合格1批次,為標稱福州鼎譽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6月10日生產的泡鴨爪,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晉安分公司。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防控食品安全風險。